• 心理干预在烧烫伤焦虑患者中的应用
  • 目录

    臧洪平,冯霞,刘凤琴【作者单位】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004【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对烧(烫)伤焦虑患者的干预效果,进一步完善可供整体护理借鉴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咨询和护理指导等方法,于病人入院24小时内确定实行心理干预对象,128例烧(烫)伤患者具有焦虑症状,对其中60例(实验组)连续心理干预7天,评估干预效果;另68例为对照组,除不予心理干预外,其他治疗、护理方法同实验组,两组一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伤后创面未全部愈合的第7天,焦虑值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收缩压和脉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 上述指标虽然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烧(烫)伤焦虑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是心理干预是一项长期的护理工作,至于进行到何时终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烧伤;焦虑;心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4;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0726(2005)04-0309-03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burn anxiety ZANG Hong-ping, FENG Xia, LIU Feng-qin, The 2nd People's Hospital,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3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burn anxiety, in order to mak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work more perfect. Method: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thod including emotional intervention, behavior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nursing guide, etc. was suggested. The patients selected to rece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were decided in 24 hour after hospitalization. 128 patients had burn anxiety. 60 of them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for 7 days. 68 of them did not receive an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s a control. Except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128 patients received all the same nursing and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the 2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 In experiment group, on day 7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anxiety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P<001). Systolic pressure and pulse rat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P<001). But these indexes were still higher than normal.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anxiety state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ir living quali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a long term nursing work. When this intervention can be stopped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udied.
    【Key words】Burn; anxie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ffect烧(烫)伤是发生在人群生活和工作中的意外事件,它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精神状态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病人一旦出现焦虑情绪和某些生命体征改变,必然影响到烧伤全病程的护理观察和治疗效果。为减轻烧烫伤焦虑患者的身心痛苦,于2004年1月~2004年12月,对128例存在焦虑症状的60例进行了心理干预,并与未行心理干预的68例的心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心理干预可产生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科研对象与分组:128例研究对象均为2004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科住院存在焦虑症状的中小面积烧伤患者。男87例,女41例,年龄17岁~72岁,平均32岁。
        入选标准:①临床诊断为中度或轻度烧(烫)伤:②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视力、听力基本正常,意识清醒;③入院时有焦虑症状;④未曾接受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病人。
        排除标准:①重度和特重度烧伤病人;②伤前有严重心功能障碍及昏迷者;③有严重视力、听觉和文字理解障碍者;④17岁以下儿童患者。
        根据以上标准,128例被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床位安排,有 60例病人被安置在心理干预病房(实验组),在其他病房的68例为对照组。因两组病人均属中小面积烧伤,其年龄、性别分布相似,组间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患者入院后,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均进行心理指标测定,并以此作为基础值。实验组:在入院后1周内,由专职护理人员定时给予心理干预,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和焦虑状态变化,最终用SAS法进行评分[1]。基本观察方法为:
        (1)接诊要求:通过礼貌、诚恳、热情态度,  自然的接待病人,消除患者住院时的恐惧心理,用自己的言行、神态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有疑虑表现和消极悲观情绪的病人给子解释、鼓励,  让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对医护人员产生高度信任感。
        (2)情绪干预:用身心医学的观点讲解“情绪与疾病”产生的连带症状。对烦恼、疼痛患者一边轻轻按摩其正常皮肤,一边与病人交谈感兴趣的话题,控制和稳定情绪。对恐惧不安、紧张害怕患者令其缓慢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或听看文艺节目、收听音乐歌曲等。有人报道,护士与患者仅做5分~10分钟的必要谈话,稳定情绪的效果达18小时[2]。面部毁容是病人考虑较多的问题,心理活动较复杂,常因个人婚姻、学习及生活等问题产生烦躁、愤怒、忧伤,或有轻生念头。对此更应密切观察,主动与之接触,用模范事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克服消极情绪,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3)提供心理支持:根据患者存在的惊恐、紧张、睡眠障碍、血压升高等焦虑症状表现,结合其年龄、知识技能水平等采用通俗易懂语言,通过床边交谈或令其陪护人员协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精神卫生知识,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意外事件。
    二、观察指标
    1.心理指标:采用Zung设计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方法,评估焦虑值。调查表共20个指标:包括焦虑、害怕、恐惧、手足颤抖、疼痛、睡眠障碍、恶梦等。每项指标采用4级评分法,分别以1~4分计算。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为实际得分,得分愈高,焦虑程度愈重[1]。根据对1158例国人常规模式研究结果[2],20项总分均值及标准差为2978±048分。本文以此值视为总体均值,高于此值者判为焦虑状态。
    2.生理指标:两组病人都每日常规测试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并记录在案。心理干预7天的结果作为最终统计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3.主观指标:于住院后第7天以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增添了做完心理干预后的感受、对改善焦虑状态所起作用、作用程度和建议等内容。目的是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程度,为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焦虑病人的可行性提供更多依据。
    4.统计方法:将两组病人第7天的各项指标观察结果各自相加,求其均值作为本项指标的最终观察结果,然后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处理、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入院时生命体征比较:结果汇于表1(见表1)。
    4.实验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60例中58例(967%)表示焦虑症状有不同程度地减轻或消失,44例(733%)自述,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等方法对焦虑症状有很大帮助,56例(933%)乐于接受此项研究,并认为它有助于躯体损伤和精神的康复。
    四、讨论
    1.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的关系:现代应激学创人汉斯•塞利认为,手术、创伤、意外伤害等都属于一种应激源,同时可引起病人非特异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从而产生应激综合征,加重病情。本研究根据这一原理对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目的是减轻应激源对病人造成的继发性心理伤害。表2结果已显示出心理干预后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结果应归功于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和行为所进行的心理干预。
    2.心理干预对焦虑患者的作用:烧伤多为突发性事件,可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常见的表现为担心自己的容貌、肢体功能、经济负担、婚姻及自我概念的转变和对未来事业的担忧等等。焦虑症状不但会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导致自主神经调节失常。交感肾上腺系统一旦被激活,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睡眠障碍、病情加重等。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心理干预可激活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平衡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状况[3]。有人认为,干预的基础在于: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观念和想法,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情和行为[4]。本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心理干预能减轻中小面积烧伤病人的焦虑状态。
    3.实施心理干预的可行性:本文研究者和参与研究成员均为临床护士,实践证明护理人员给予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是完全可行的。因为护士与患者频繁接触,最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能较好地解决目前针对烧伤心理护理措施的缺乏状况。该项工作不需要高档仪器设备,只是对病人进行床边测试、指导和解说,不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护理方式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改变护患之间的“矛盾关系”,使病区、家庭乃至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心理干预也同样使护士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更好地应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本研究既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一种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也对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护理模式可作为烧伤治疗护理的补充替代疗法。
    参 考 文 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25~237.[2]山本朗他.术后痛刀心理学的侧面[J].临床看护,1984,10(5):611.[3]周晓荣,李小妹,刘美丽.放松训练对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干预研究[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319(11):57.[4]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4.【作者简介】臧红平(1970~),女(汉族),山东德州人,毕业于潍坊医学院护理系,主管护师.冯霞(1971~),女(汉族), 山东平原人,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护理系,主管护师.